老子《道德经》二十三章试讲
2018-12-28 15:30:04
  • 0
  • 4
  • 1
  • 0

原文:希言自然,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故从事于道者,同于道;德者同于德;失者同于失。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;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;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
译文:少(希:少的意思)说话才是合符自然的。因此,狂风不会持续的吹一个晚上,暴雨不会持续的下一整天。是谁造成的这种现象呢?是天地。天地兴风起雨尚且不能持久,何况乎人呢?所以,凡人立身处世,应以自然的“道”体为法;修德的人,所认同的是德,失德的人,所认同的是失德。与“道”同行的人,“道”也会乐于得到他;追求德的人,德也会乐于得到他;认同失德的人,无德也会乐于得到他。因为你不守信用,才有别人对你的不信任。

略解:老子这一章主要讲了三个问题:一是做事不能超之过急,不能太强势,狂风暴雨都不可能整日整夜,何况人呢?所以话不能说得太多,事情只能一点一点的做。其二是说,人的观念理念信仰很重要,什么样的观念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,“道”者、“德”者、“失”者,各不相同,人必须坚持正确的观念理念信仰价值观。其三是说,作为统治者应该取信于民,你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拥护,作为百姓,你也必须讲诚信,你才能站住脚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